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民国时期出土于安徽寿县的宋公栾(宋景公)戈。
春秋“五霸”所指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有宋襄公,与宋襄公争霸的是楚成王,宋襄公的“霸业”奠基就在今安徽阜南县境内。
宋国是周代很有影响的诸侯国之一,始封之君是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建都于今河南商丘市,疆域延及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等市。
西周时期,宋国是为数寥寥的公爵国之一,作为子爵的楚国无法企及;春秋时期,宋国与楚国双双入列十二诸侯。齐桓公称霸,宋襄公与其关系最为密切,齐桓公甚至委托宋襄公日后帮忙照应太子姜昭(齐孝公)。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逝,五公子争位,齐国失霸,宋襄公率领卫、曹、邾诸国军队帮助齐孝公夺取君位。宋襄公认为自己爵位最高,最有资格代替齐桓公的霸业,遂以霸主自居。第一次组织诸侯会盟时,甚至以迟到为借口,将鄫国国君作为祭品杀害,借此威胁东夷各国臣服,在春秋贵族战争中开了恶劣先河。
鹿上在今阜南县公桥乡境内,当时属于宋国地盘。公元前639年,由宋襄公主导,楚成王、齐昭公参与,众诸侯会于鹿上。这时楚国已发展成为南方大国,楚成王通过一系列军事和外交手段,纠集了一批盟友,形成以楚国为核心的诸侯集团。鹿上会盟时,宋襄公要求楚国众盟友支持自己称霸,楚成王虽感愕然,仍表示同意,于是宋襄公错误地认为自己真的成了霸主,安徽阜南县遂成宋襄公“霸业”的奠基之地。
当年入秋后,宋襄公又以霸主的身份召集诸侯会盟于盂(今河南睢县境内),并通知楚成王参会。楚成王大怒,“召我去,我就要狠狠地袭击并羞辱他”,于是在会盟地埋伏了军队。宋襄公、楚成王之外,参加盂地会盟的诸侯还有陈、蔡、郑、许、曹等国国君。会盟时,宋襄公和楚成王因为争当霸主而发生争执,楚成王当着众诸侯之面,出动军队,将宋襄公抓起来,挟持其进攻宋国,并击败宋师。入冬后,经其他诸侯调停,楚成王出面邀
请鲁僖公以及陈、蔡、郑、许、曹等国诸侯会盟于薄(今河南商丘市北),并将宋襄公释放。
遭到如此羞辱,宋襄公愤怒异常,发誓报复。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借口郑国支持楚国,领兵伐郑。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派大将成得臣率兵围攻宋国都城。宋襄公担心国都被占,只得从郑国退兵,双方军队在泓水相遇,地点大约在今河南柘城县西北。泓水是一条古河道,古代源出河南商丘市,流经安徽亳州、淮北、蚌埠等市注入淮河。历史上因黄泛影响,上游河槽早已淤塞,下游形成现在的北淝河。
楚军开始渡河,准备向宋军发起攻击。宋国司马目夷向宋襄公提出建议:“楚兵多,我军人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宋襄公说,“宋军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而发动攻击呢?”楚军过河后,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又向宋襄公建议,趁楚军阵脚不稳,抓紧向楚军进攻。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型。”楚军布阵结束后,迅速向宋军发起攻击,宋军大败,损失惨重,宋襄公大腿也遭箭伤。
宋军将士埋怨宋襄公不听目夷的意见,宋襄公却振振有词地说:“君子不杀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捉头发花白的人。古代的用兵之道,不凭借险要的地势攻击敌人。寡人虽然是亡国者(指商纣王)的后代,但不攻击还没有排成战斗行列的人。”目夷说他不懂得作战的道理,打仗以胜利为目的,如果要讲究君子之道,何必打仗呢?
吃了败仗还在讲究仁义道德,后人将之归纳为“宋襄之仁”,借以讽刺对敌人实施仁义,结果使自己吃亏的教条主义者。
泓水下游流经安徽,泓水之战的结果想不影响安徽政治版图都难。泓水之战后,楚国对江淮西部地区的统治得以巩固,同时对中原的扩张亦无阻力,直到晋楚城濮之战以后,楚国北向扩张的势头才得到遏制。宋襄公不久就因箭伤去世,宋国也因泓水战败沦为二流国家,成为霸主们的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