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武坤和罗守跃:是师徒也是战友
   
  工作中的武坤

  是师徒,他们奔波在城市街巷;是战友,他们守护着万家灯火。救助群众,调解纠纷,当面对紧急状况,他们默契配合,毫不犹豫地纵身跳水救人。
  这一句,他上了宝贵一课
  2018年10月,武坤成为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的一名辅警。“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罗老师。”武坤告诉记者,罗老师是其师傅罗守跃,“第一感觉是他很严肃,听说之前是海军,特别厉害。”
  武坤记得,在冬天的一个深夜,他和师傅在宁国路星光天地附近巡逻,偶然发现绿化带里躺着一名醉酒男子。“天这么冷,别给冻着了。”两人叫醒了男子,并为其买了矿泉水解酒,稍后男子意识清醒。“我们帮他打了辆出租车,也按照他提供的电话联系了家人。”武坤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出于安全考虑,师傅还将联系方式告知了司机。武坤感慨,虽然是小事,但师傅的做法,让他感受到了一名警察的责任和担当。
  2022年,正在巡逻的武坤和师傅接到警情推送,有业主和物业发生纠纷。两人到达现场后,双方因装修吵得不可开交,“我们现场依法依情调解,最终调解成功,双方都很满意。”武坤告诉记者,师傅经常讲,做调解时,自身要沉稳,倾听双方诉求,公平公正处理,才能真正化解矛盾。
  “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是我从警路上的宝贵一课。”今年34岁的武坤说,他从师傅身上,获益良多。
  这一跳,他们挽救了鲜活生命
  “当了22年警察,刚退休。”罗守跃告诉记者,从部队转业回到合肥,他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工作单位从亳州路派出所到包公派出所,2014年来到包河巡警一大队,2023年调到骆岗派出所工作,2024年11月退休。
  作为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一名民警,罗守跃带过不少徒弟。“也不能讲是徒弟,都是同事。”他说,老民警言传身教是传统,主要是帮助新警很快上手,“基本上3个月下来,普通的警情都能独立处置。”他感慨,其实处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用一个公式去套,肯定是不可能的。”他总结道,所谓的经验,就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依法依规做出迅速及时的处置,“千万不能情绪化,不能被别人(情绪)带着跑。”
  提到徒弟武坤,罗守跃直言“1米9的大高个,很勇敢,很能干。”他回忆,2023年6月下旬,两人接到一名年轻女子欲跳水轻生的警情,迅速抵达现场。此时,女子已翻越护栏,蹲在桥身下,十分危险。经验丰富的罗守跃尽力安抚着女子情绪。
  突然,女子情绪激动,猛地跳进水中。没想太多,罗守跃、武坤紧跟着跳下救援。“我这个身高,跳下去脚都够不到底。”武坤对这次救援仍记忆犹新,师傅拽着女子的一只手臂,他配合抓住另一只,其间女子始终挣扎不配合,“有师傅在,我们有默契,加上平常大队也经常开展水上救援的培训,有底气。”他说,此次救援虽然难度大,但过程还算顺利,最终两人与消防队员配合将女子拖上了岸。120也到场,现场检查女子并无大碍,他和师傅才离开。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需要,合肥公安推行师徒结对的“警师制”,充分发挥有专业特长、业务骨干民警辅警的“传帮带”“老带新”作用,呈现出“1+1>2”的人才叠加效应,为实现合肥公安工作提档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