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以来,淮南人见了面,先道一声“过年好”,然后的话题就是《六姊妹》:
——你昨晚可看《六姊妹》唻?
——你可知道《六姊妹》的作者是哪里人该?
——你可知道电视剧《六姊妹》在哪高头拍的?
——你小时候可吃过油滋啦?
电视剧《六姊妹》是在淮南本地拍摄的。剧组在淮南实景拍摄了124天,先后在大通区、田家庵区等地现场取景,搭景,拍摄,真实展现了淮南的地貌建筑和风土人情。所以淮南人看电视剧《六姊妹》倍感亲切。《六姊妹》播出后,淮南万人空巷追剧,好比当年看《渴望》。春燕酱油、玉兔肥皂、淮南羊肉汤……每一样东西,都能勾起淮南人的回忆,激发淮南人的自豪感。淮上码头、老北头菜市、老造纸厂大院、九龙岗民国小镇,这些日常熟悉的地方出现在电视剧中,有种“陌生化”的亲近与骄傲。
一部热播的《六姊妹》,足以让淮南人骄傲。
我不是淮南人,但是我在淮南工作和生活了将近三十年,尤其是田家庵,当年我在街里头住了十八年,在淮南七中(淮南三中东区)还工作过四年,对那儿的楼房街道、物产商品、厂矿企业、风土人情,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看着《六姊妹》,就仿佛又回到在街里头住过的那些岁月。
尤其是《六姊妹》时不时地搞几句淮南方言,听了更觉得亲切。比如,大老汤老婆“喇稍”(好强),汤婆子插队被人质疑“串钩”,汤幼民对妈妈说被“老鳖(甲鱼)”咬了,这都是地道的淮南方言。剧中,何文氏炼了几粒油滋啦,准备给何家媳妇刘美心补身体。为了能让观众看得懂,在“油滋啦”后面做了备注“油渣”。
因为不是淮南人,我对有些词语不甚了了。比如何家大女儿何家丽出嫁时,街坊夸赞道:“好排场啊!”以此表示阔气、漂亮。不过,在我印象中,淮南这边讲排场的并不普遍,倒是寿县人特别喜欢讲“排场”。据说伊北的祖籍是寿县,有可能是听父辈人喜欢讲“排场”吧。
一部热播的《六姊妹》,足以让淮南人骄傲。就算不是淮南人的我,因为在淮南工作和生活了将近三十年,也为淮南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