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学写日记,买来一个漂亮的笔记本。没写几天,就无内容可写了。这是预料中的结果。每天就上学、放学、写作业、和小朋友玩,同质化的生活让孩子每日重复,几无新鲜可言说,确实没多少值得记下的事情。反倒是带她出去游玩,哪怕是离家不远的公园,陌生的人群,别样的山水,都能让孩子充满好奇,回来能说个半天。老家有句俗语,“上了一趟街,嘴巴说到歪”,讲的就是这个理。
当然,不独是孩童,就是大人也是如此。日复一日,生活快速运转,如同拷贝。就是全年总结下来,也无非收入的多少、职位的升迁之类,具体到每一日,那更是乏善可陈,日常生活没有细节。画家老树说,“人生最难之事,应对漫长平庸”。是呀,哪能天天在自己身上发生能写入历史的事情,那样的人生估计也没几人能承受。普罗大众面对的自是漫长而平庸的日常,如何应对,确是很难。
日常的琐碎,吃饭、上班、睡觉、起床,一切都像是完成一个接力任务。日子也像消消乐游戏一样,消除完今天,明天又来了。如此看来,易生悲观情绪。千万年来,睿智的先人都在寻求应对之法。孔子志于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庄子则认为人生逍遥,应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不失本性。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凡此种种,皆是要快乐地面对每一天,找寻日常的意义,抵抗日常的消磨。
日常自有力量。我便引导小女在常规生活之外,去看天上的云、地上的人,于树木、微风和每寸大地之间,发现日常的变化。眼下正是春天,便带她去抚摸苍硬的树皮如何变软,去河边看柳芽的生长,让她感知白昼的变长、地气的回暖。这令她新奇,日记便能继续写下去。正是这些不入世人眼睛的日常,含蓄着生长的能量。某一天,突然惊见,杨柳依依,桃花灼灼。那一刻让这一天变得有意义,它们是漫长平庸生活中的小惊喜,带领人们走向下一个日常。
日常寻常,如一日三餐,却自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