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
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认为,近年来,我国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他建议,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机制,同时完善支持重大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建议,要强化央地科技创新联动,健全部省会商机制,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支持合肥、武汉等创新资源集聚度高的城市,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重要科技前沿领域和新兴创新要素汇聚地,形成创新增长级,产出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
“基础研究型设施采取节点目标制进行考核管理,给予稳定长期运行经费支持。”而与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要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自我造血”能力。穆可发认为,要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风险共担的现代科技金融生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科技创新。“加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各地发展壮大政府科技基金。”同时,要健全容错机制,允许国有创投机构设定更高风险容忍度,投长期、投硬科技。开发与重大科技攻关相适配的科技保险产品,分散重大技术攻关风险。本组稿件由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刘旸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