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四月影市从清明档开始:
主考现实题材兼修复映学分
  2025年清明档作为春节档与五一档之间的过渡期,凭借15部新片与重映片的密集定档,成为近年来竞争最激烈的中小档期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头部影片集中在现实题材,譬如《向阳·花》《不说话的爱》和《下一个台风》等,很明显在某种程度上和三月的《初步举证》《还有明天》以及《想飞的女孩》形成了映照,主打女性议题与社会观察。
  既然是清明档,自然会有一些中小成本恐怖片加盟,吃个档期的气氛福利,譬如今年的清明档就有《山村怪谈》和《红嫁衣》这样的电影,但市场预期显然比较低。
  现实主义需要实现口碑
  目前相关网票平台对于2025年清明档总票房预测区间,集中在8.2亿至9亿之间,而这个目标显然要寄望于几部核心影片的竞争力。如果几部头部影片表现平庸,很有可能出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持续分流,毕竟从公映第一天就领跑单日票房榜的哪吒,目前仍占据35%左右的排片和45%左右的单日票房。整个三月虽然口碑佳作很多,但是因为滞后公映作品较多,新片总体表现乏力,导致当月依然只能看见哪吒的风火轮。
  冯小刚导演新作《向阳·花》由赵丽颖主演,该片聚焦刑满释放女性群体的生存困境,通过“狠女联盟”的底层抗争叙事,试图引发社会对边缘群体的关注。据说赵丽颖素颜出镜并且说的是方言,“女主颠覆性演出+冯小刚回归现实题材”是卖点。
  《不说话的爱》同样首先看演员,最大的看点是张艺兴饰演聋人父亲,深入刻画听障群体的生存困境。张艺兴在《孤注一掷》后的商业号召力还是可以的,四字弟弟《小小的我》是努力方向,情感类影片的口碑非常重要,而且第一个感受是,《不说话的爱》和《向阳·花》存在一些情感导向上的相似度,可能两部电影本身就存在一些观众重叠。
  这还没完,李玉执导、张子枫与张伟丽主演的《下一个台风》,以校园霸凌与女性互助为主线,又是一部社会议题类型的电影,这三部电影扎堆清明档,有一点内耗的味道。张子枫的票房号召力略有摇摆,表现尺度和表达深度就显得格外重要。《阳光照耀青春里》是肖央主演的黑色喜剧,以精神病院为背景探讨社会偏见,监制饶晓志,小成本制作与抽象主题,我觉得实践勇气可嘉,但是对肖央的考验可不是一星半点。早期饶晓志的《你好,疯子!》找来的可是公认的实力派万茜,但是成品也只能说马马虎虎。
  哪吒的虹吸效应依然存在
  《哪吒2》的持续虹吸效应并没有结束,我一直觉得哪一天《哪吒之魔童闹海》被拉下单日票房冠军宝座,才是一条新闻。哪吒已经宣布延长上映至4月30日,记者了解到,因为清明档期新片主要是现实题材作品,所以《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主力排片可能是IMAX等高溢价影厅,对于票房的分流是显而易见的。今年清明档的现实题材作品,口碑波动性将会影响影片的最终票房表现,2024年清明档冠军《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凭借宫崎骏IP稳居榜首,再想想2023年的《保你平安》和《宇宙探索编辑部》,票房是7亿和7000万不到的差距,毕竟有时候“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也是一门玄学。
  个人感觉《向阳·花》特别需要一个好口碑开局,这样“冯小刚+赵丽颖”的话题性才能带来票房增益的飙升。而相对于《下一个台风》,个人更看好《不说话的爱》在情感共鸣上的可能性,除非《下一个台风》变身真正的档期“黑马”。
  总体而言,四月主要还是看女演员,《水饺皇后》定档4月30日,基本上这个片子锁定的已经是五一档期。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除了“马什么梅”,还有惠英红和朱亚文,说到传记片,真是久违了,猛一下能想起来的还是《中国合伙人》,这事就聊到2013年去了。
  复映重映依旧步履不停
  四月影市总体上来说,无疑还是淡季。但是四月仍然有值得一提的关键词:复映。三月份不仅去影院看了高清修复粤语版的《倩女幽魂》,还把1997年糅合了日漫风格的《小倩》重温了一遍,也是粤语版。以前别人跟我说香港电影要看粤语配音味道才正,我还不信,现在有点信了。
  2024年是复映元年。上个月除了《花样年华》和《倩女幽魂》,还有很多滞后引进的佳作,某种意义上对于影迷来说也算复映,譬如《初步举证》和《还有明天》——如果不出意外,这两部影片会霸占2025年院线公映电影口碑排行榜前两名。四月份也没有闲着,一马当先的是2015年的《速度与激情7》十周年纪念重映,当年买了电影票变相给保罗·沃克随了份子的影迷,在今年清明节后一周(4月11日复映),不知道愿不愿意再给他随一份。
  还有就是前面提到的2023年刚刚放完的《热烈》也来了,我那天看到一张《情书》的海报,影片上映30周年,我都害怕《情书》又要找个理由再复映一次。更让人错愕的是,去年底的《破·地狱》,清明节当天就要再放一遍所谓新增13分钟的“感恩特别版”——不过这片子的复映规模据说是有限的。
  疯狂的复映节奏里有一个清晰的休止符,叫做“匮乏”。说春季影市清淡不是随口说说,三月中下旬的好几天,11000多家营业影院的日票房是1600万左右,换句话说,平均一家影院的日票房营收是1500元不到,我就想到某一天一个朋友带着孩子去看《猫猫的奇幻漂流》,两个人包场。《哪吒之魔童闹海》之后,至今只有一部《美国队长4》的内地票房破亿。这个缺口也成了老朋友登门拜访的契机,但是李安也说了,电影人应该要有恐惧感,而不是总是搞回收、重启和翻拍——尽管他没有明确说“复映”两个字。
  但现在的复映风确实过于荒蛮,4月11号要和复映的《速度与激情7》携手登陆内地大银幕的,还有2014年的《荒蛮故事》。2014年的电影,11年后来到了中国内地院线,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不过毕竟我们已经在电影院看过了《周处除三害》,口味上来说,《荒蛮故事》只是一些观念冲击了。个人觉得,复映的步伐还是太快,本来还是一次深情的询唤,现在变成干一票是一票了,情绪价值在频繁的寒暄里失落了。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的况味没了。那还不如相信,我们忘记的,总是比我们能记住的要多得多。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