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去临涣喝茶
□曾小红
  当临涣镇的路标映入眼帘时,时钟刚过12点,我们随便找了一家路边饭铺,用了半个时辰就填饱了肚子,然后一头钻进了老街。老街内外散落着十来家茶馆,我们找到一家人气较旺的大众茶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的名言字帖迎面挂在了茶馆的正门里。入门后,只见大厅内整齐摆放着大方桌。显然,这是一家颇具人气的平民茶馆。迎门对面左侧桌面上整齐堆放着花生、瓜子等各类茶点,供茶客挑选。
  临涣,古称铚,又称古茶镇,是淮北平原濉溪县的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据说西周周平王时设县宿南的治邑,为九州通衢之驿站,古时南北路人休息之所,故当地饮茶习俗由来已久,而淮北地区集市开设茶馆也属不多见。此前,我曾来过两次,一次带外孙女来参观淮海战役前敌指挥部,也顺便来茶馆品了一会茶艺。另一次是陪一位闺蜜来过,说不清是受啥影响,我其实并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但在这样的场所,我反而越能静下心来。
  坐下才一会儿,抬首望见馆内戏台上来了一位年近六旬的女艺人(姑且称她为艺人),坐到大鼓前,清了清嗓门后,就笑着对大家说,给点掌声吧,这样我唱得有劲,于是我们都鼓起了掌。虽然听众不多,但气氛算是有了。接着,她熟练地唱起了曲目《草船借箭》。如果不是之前知道典故,第一次听,我还真难以听懂,她一个人串唱曲目里所有角儿,诸葛亮、周瑜、鲁肃及曹操的角色,但每个角的唱词她都能唱出各自的特点,特别唱到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这一句时,音拖得很长,无奈而又悲愤,头往后微微仰起,胸前那条紫红色的丝巾往上一提,角度刚好就像周瑜口吐鲜血气绝而亡的状态,还有当鲁肃知道诸葛亮“造箭”的计谋,并没有去告诉周瑜,她在这里插入了一段鲁肃的内心独白,把鲁肃的以大局为重的人物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老艺人的唱腔和独白,让我听得入迷,茶也顾不上喝,痴迷地进入曲目中……
  客人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茶馆,最后仅剩我一人坐在台前,老艺人认真地唱着,唱腔如行云流水,潺潺不息,让我有幸独享这场大戏的艺术魅力。此刻,我就像一个学生,她就像一位老师。唱完了《草船借箭》,老艺人便下了戏台,随手端了一空茶碗来到桌子对面坐下,说借碗茶喝喝。我莞尔一笑,没有言语就起身为她倒了一碗,她双手接过。沉默了十秒钟,微笑地问,我唱的你能听懂吗?我点点头说:能。她又说:你是真来听戏的,又不是真来听戏的。说完笑着看我,她的话我揣摩的和她想表达的未必一样,所以我还是看着她笑笑没接话。她身上的手机响了,她起身外出接电话,临走时对我又说了一句:你不简单。我不知道她所说的不简单是指的哪方面,但我不愿意做那个所谓的“不简单的人”。
  随后,台上又开始了琴书表演,一男一女,男的拉二胡,女的说唱。这时客人又来了八九个,说话声不断,使室里显得尤为嘈杂。我怀疑只有我在认真听,生怕漏下一个词。
  后来,十七张桌子全部坐满了人,有八张桌子在打牌,靠北墙的三张桌子则在吃饭,我右边的两张桌子,一张坐着三个中年男人,头凑在一起,应该在谈很重要的事,另一张桌子应该是一对情侣,郎才不才我不知道,女有貌却是真的。他们叫了一百块的茶,他们桌上有一个水果篮,看起来就很高大上,这种情况下男的总会视金钱如粪土。
  前面的一张方桌,我猜想坐着的是一家三口,男的从坐下来就没抬头,一直在刷手机,女人带着孩子左顾右盼了半天,后来叫了和我们一样的50元套餐。女人长得不差,就是壮实了点,很好的长发却没有型,随意地在脑后扎了一个马尾,前面两缕没有扎上去的头发,散下来,盖住三分之一的脸,我看到她一直想和男人说什么,但是男人总是不耐烦地指着自己手机,女人尝试两三次之后,显然生气了,去抢男人的手机,男人反手把手机往口袋里一装,起身就径自走了,留下女人和孩子不知所措地站着。女人后来无可奈何地又坐下来,带着孩子心不在焉地又听了一会,估计一壶茶都没有喝完,就把孩子拖走了。
  品茶听戏总有结束时。最终,我怅然地步出了茶馆,缓慢行走在雨中的石板路上,棒棒茶味在舌尖沁润着回味悠长,三国往事一直在脑海里萦绕,轿车喇叭声促使我回到了眼前,仿佛小时候夜晚去邻村看电影结束后恋恋不舍回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