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老妈减肥门道多
□张小燕
  我妈一直是个“重量级”人物,谁见了都得夸一句富态。去年她去体检,体检报告上出现了刺眼的“高血脂”三个字,医生推了推眼镜说:“大姐,您这指标都快爆表了,得减减肥啊。”
  回家路上,我妈一直嘟囔:“现在的医生就知道让人减肥,胖点怎么了?”但第二天一早,我妈就宣布要开始减肥。
  她先是迷上了网上最火的“16+8”轻断食法。那段时间,我们家的早饭时间从七点推迟到了九点,晚饭提前到了四点。
  “妈,您这样不饿吗?”
  “饿什么饿,人家明星都这么减。”她一边说一边猛灌白开水。
  结果第三天就出事了。那天早上我正在刷牙,突然听见厨房“咣当”一声。跑过去一看,我妈扶着冰箱门直打晃,脸色煞白,额头上全是冷汗。我赶紧给她冲了杯红糖水,手忙脚乱地找出仪器一量,血糖低得吓人。
  去医院复查时,老医生直摇头:“大姐啊,减肥不是这么减的。您这岁数,学什么年轻人断食?要讲究科学方法。”我妈撇着嘴不说话,但我知道她听进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妈尝试了葛总减肥方法:三天苹果减肥法让她看见苹果就想吐;七日瘦身汤喝得她天天跑厕所;朋友圈买的减肥茶,不仅没瘦还失眠了好几天。最惨的是那次“巫婆汤”减肥法,嘴里起了一溜泡,疼得连稀饭都喝不下。
  我看着我妈这么折腾,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有天晚上,她在厨房慢悠悠地择菜,突然说:“闺女,妈想通了。”
  “想通啥了?”
  “减肥这事儿啊,急不得。”
  从那天起,我妈的减肥方式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她不再追求速效,而是开始调整整个生活方式:早上雷打不动去跳广场舞,从最开始的20分钟到现在能跳满一小时;晚饭后一定要拉着我爸去遛弯,从小区一圈扩展到三圈;做饭时油盐减半,但营养搭配更讲究了。
  变化是潜移默化的。红烧肉照样吃,但就吃两三块;米饭盛得比以前少,但一定会配够青菜;偶尔馋了吃块点心,第二天准会多走两圈。她不再每天称体重,而是每周固定时间量一次。
  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了小半年。有天早上,我正在睡懒觉,突然被我妈的尖叫声惊醒。冲进卫生间一看,她站在体重秤上,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瘦了瘦了!整整十斤!”
  现在的我妈,虽然还是有点圆润,但整个人精神焕发。衣柜里那些嫌紧的衣服又能穿了,爬楼梯也不大喘了。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
  前几天吃饭时,我妈突然说:“闺女,你知道为啥这次能成功不?”
  “为啥?”
  “因为以前我老想着‘减肥’,现在我想的是‘怎么活得健康’。”她夹了一筷子清炒西兰花,“减肥不是急行军,是细水长流地过日子。”
  我忽然明白,我妈减掉的不只是十斤体重,更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她用半年的时间,学会了与自己的身体和解,找到了科学理性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远比体重秤上的数字更有意义。
  是啊,健康的生活不是一场冲刺跑,而是一场马拉松。真正的改变来自于日复一日的坚持,来自于与自己的和解,来自于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变成习惯。这大概就是最聪明的减肥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