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典说楚史
“狼子野心”和“若敖鬼馁”
□周强

  
  舒城县出土的群舒兽首鼎

  若敖是楚国第14任国君熊仪,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91~前764年,正值西周春秋转换时期。其后世发展成为显赫的若敖氏家族,在楚国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控制了令尹等重要职位,而且掌握有家族武装若敖六卒。
  若敖氏内部分为斗氏和成氏两个支系。斗子文是著名的楚国令尹,他三任首辅,“自毁其家,以纾国难”(成语“毁家纾难”之源),对楚国强大和北上争霸都作出杰出贡献,被孔子誉为“忠”。据《左传·宣公四年》载,斗子文侄子斗越椒出世时,子文曾对其弟也就是斗越椒之父斗子良说,这孩子生着熊虎般外貌,发出豺狼般声音。如果不杀掉他,他一定会灭亡我们若敖氏家族。谚曰:狼子野心(成语“狼子野心”之源)。子文的要求被子良拒绝后,一直忧心忡忡,临终前召集族人说:斗越椒一旦执政,你们就赶快离开楚国,以免遭到家族祸难。甚至哭着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
  而。”意思是,若敖氏之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成为饿鬼,此即“若敖鬼馁”的典故之源。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立,子孔、潘崇将袭群舒,使公子燮与子仪守而伐舒蓼”。引文出自《左传·文公十四年》,子孔即若敖氏成氏家族成员成嘉,当时担任令尹,一直忠诚于楚国王室。子仪即若敖氏斗氏家族成员斗克。
  舒蓼国起源于原来的舒国。40多年前,舒国因与楚国结盟而遭徐国惩罚。事后舒地的皋陶后裔各偃姓部族重新组合,形成具有邦联性质的群舒,楚国继续与群舒诸国保持同盟关系。舒蓼是群舒之一,都邑在今舒城县舒茶镇一带。成嘉(字子孔)接任令尹后,以“群舒叛楚”为借口,对江淮地区大规模用兵,俘虏了舒、宗两国国君,这就使群舒对楚国的离心倾向进一步加大。楚庄王初即位,成嘉为在新王面前卖弄权威,决定再伐群舒,集中攻击舒蓼国。
  发兵之前,成嘉安排公子燮和斗克留守郢都,保护楚庄王。公子燮是楚成王之孙、楚庄王堂兄,他认为楚庄王年轻好控制,于是谋求令尹之位,未能得逞,于是心怀不满。斗克曾在对秦作战中被俘,归国后长期不被重用,同样心怀不满。于是两人勾结,公然在郢都发动叛乱,同时派人到江淮前线,伺机刺杀令尹成嘉。刺客没能得手,于是成嘉回军平叛,使舒蓼国的灭顶之灾暂时缓解。
  公元605年,令尹斗越椒再度率领若敖氏族人向楚庄王发动进攻。叛乱平息后,在楚国执政达150年之久的若敖氏几乎灭族,昔日斗子文的“若敖鬼馁”预言最终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