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那年冬天,我因为被子上的一道褶皱,被母亲罚着重叠了七次。她纤细的手指划过被角,连一点瑕疵都不允许存在。“要做就做到最好。”母亲的声音像窗外的寒风,“不争第一,也要有第一的样子!”后来,这种追求完美的执念,渐渐在我心底扎了根。
高中时,有一回学校组织手抄报比赛,我报了名。可当洁白如雪的画纸铺在我面前时,我的笔尖便不自觉地颤抖起来。每一次下笔,不是觉得主题不够契合,就是觉得线条不够流畅,色彩不够协调。橡皮擦在纸上反复摩擦,却始终画不出我想要的图案。一整晚,台灯照得我双眼通红,画纸上的草稿却越改越脏,像一面被雨淋花的镜子。最终交稿时,我看着同桌交上一幅色彩飞扬的作品,那上面还有她不小心蹭到的指纹,而我却连一份完整的手抄报都没拿出手。
大学时,和闺蜜一起去游玩,本是充满欢乐的旅程,却再一次因为我的完美主义蒙上了阴影。面对如画的风景,闺蜜忍不住让我给她拍几张。拍照时,我皱着眉头,眼睛紧紧盯着相机屏幕,每次按下快门时,都令我不太满意。“你拍好了吗?我脸都笑僵了。”闺蜜的声音里渐渐开始带着一丝不耐烦。“等一下,我再拍一次,马上就好,三二一……”几番折腾下来,闺蜜兴致全无。最终拍出的照片里,她的笑容已经僵硬得像博物馆里的蜡像。
上个周末,我陪父母去郊外踏青。漫步在古城,感受着岁月的痕迹。走到一处繁花簇拥的角落,母亲兴奋地拉住我:“快,把相机给你爸,让他给咱俩拍张照片。”父亲接过相机,快门声接连响起。拍完后,母亲迫不及待地翻看照片,脸上的笑容却慢慢消失。“你这拍得没一张好看的,这张我没看镜头,还有这张,笑得不好看。”母亲忍不住埋怨着。父亲挠挠头,笑着说:“我这是抓拍,这样拍的才叫自然,你看这风,都知道给你添点灵气呢。”听到这话,我心里猛地一颤,原来我一直被完美主义束缚着,错过了太多真实而美好的瞬间。
前两天晚上教女儿写字,看着作业本上歪歪扭扭的字迹,我内心的完美主义又开始作祟。“这几个都得擦掉重写,还有这个笔画都写出格子了。”我一次次发出指令。原本兴致高涨的女儿,眼神里的光芒逐渐黯淡,最后情绪崩溃,“哇”地大哭起来:“妈妈,我的手好酸!”看着她通红的小手和作业本上深深的橡皮印,我猛然惊醒: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不正是女儿成长的印记吗?那天晚上,我悄悄把女儿写坏的作业纸夹进了相册,并在旁边贴了张便条:“给未来的你:这是你最初写下的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正因为如此才显得珍贵。”
终于明白,生命中的不完美,就像水墨画中的留白,看似空缺,实则让整幅画都有了呼吸的空间。与其在追求完美的路上疲惫不堪,不如学会欣赏那些意外的美好,就像父亲镜头里被风吹乱的头发,就像女儿作业本上歪歪扭扭的字迹,都是人生中独有的真实。真正的完美,不在于毫无瑕疵,而在于完整地接纳生活本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