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劳动的晨光
□陈晓峰
  父亲是个早起的人。天还黑着,他就窸窸窣窣地穿衣下床。他先是来到井台边,用清冽的凉水轻轻拍打脸颊。随后,他熟练地从门后取下那把用竹枝精心扎制的扫帚,有条不紊地清扫起院子来。清扫完毕,父亲便转向他的另一片小天地——花木间。那几盆月季,是他的宝贝,浇水、施肥、剪枝,每一项工作他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只见他左手轻轻托起花茎,右手剪刀轻轻一合,“咔嚓”一声,多余的枝叶便整齐地落下,切口平整得宛如自然天成。偶尔,他会将剪下的花枝插入清水瓶中,置于堂屋的桌上,为这古朴的房间增添几分生机与雅致。
  而母亲的身影,总是忙碌在厨房那方小小的天地里。那间朝北的小屋,冬日里寒冷刺骨,犹如冰窖;夏日里炎热难耐,仿佛一座蒸笼。然而,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母亲都从未有过怨言。清晨,她揉面做馒头,面团在她手下发出“噗噗”的声响;中午,她切菜,“笃笃笃”的声音快速而有序;傍晚,她熬粥,米粒在砂锅里“咕嘟咕嘟”地翻滚。这些声音,交织成我童年记忆中最温馨的背景音乐,伴随着我成长。
  这些记忆里的画面,如今想来都带着温度。父亲扫院子时扬起的细尘,在晨光里闪着微光;母亲掀开锅盖时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她含笑的眼睛。他们从不说什么大道理,只是日复一日地劳作,像院子里的石榴树一样,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时结果,默默地为这个家付出着。
  真正的劳动之美,或许就藏在这些平凡的晨光里——在扫帚划过青砖的声响中,在面团发酵的细微变化间。这种美,不仅教会了我们谋生的本领,更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姿态:认真、踏实、满怀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