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知网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即日起,知网向个人用户直接提供查重服务。知网宣布向研究生提供学位论文免费查重服务,免费次数由原来的人均1.5次增加到人均3次。个人版定价参照市场通行的按字符数收费的方式,定为1.5元/千字,不高于市场主流同类产品价格。(6月12日中新社)
近年来,作为中国最大的文献数据库,知网在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其霸道操作屡见不鲜,导致其涉嫌对数据学术资源垄断,以及获利过高等问题越来越受到舆论诟病。今年,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在被推上风口浪尖后,知网于6月8日发布通知称,正在对各项业务进行整改。本次开放的个人版查重服务,成为知网被立案后的整改第一步。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知网方面表示,向个人提供查重服务,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查重,仍将由知网通过研究生培养管理机构(研究生院)向研究生提供,免费次数由原来的人均1.5次增加到人均3次。正如部分学生质疑知网整改诚意不足,“现在的新方案有3次免费次数,如果学校把这3次查重机会直接作为他们官方的查重服务,对我们来说其实和之前没变化。只是学校不用再花钱向知网买了,我们在进行官方查重前,还是要到第三方平台去买查重次数。”
从目前网上舆论的反馈来看,不仅是部分学生心存疑虑,公众对这样的整改措施也不怎么买账。毕竟,知网作为重要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其建设与运营关乎公民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的实现,显然不能只顾追求商业利益。知网的整改,不能用“试水”的态度被动地推着走,而应该在知识的商业化与共享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学术数据库回归公共属性,要坚决摒弃一边对作者进行“压榨”,一边利用免费或低价攫取学术资源的做法。
毫不客气地说,知网此次整改并非良心发现,而是国家层面出手后的一种本能快速响应和转变。当然,在相关部门调查不到一个月,知网就开放个人查重,多少是个进步,尽管只是进了一小步,但至少让公众看到了知网整改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期待后续能有更多维护学术作者权益的措施出现。而有关部门也应当看到,在“知网被查,奔走相告”等网友评论遍布社交平台的背后,是公众对国家在知识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有更高话语权和更多引领性作为的满怀期待。□谢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