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把看似貌不惊人的小钢钳。与美军当时复杂多样的地雷相比,这把钢钳构造简单,几乎谈不上有科技含量。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姚显儒正是使用它先后排雷200多颗,立下赫赫功勋。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常在阵地周边布下地雷阵充当“护身符”。为排除我军进攻道路上的障碍,不少志愿军官兵开始学习排雷,姚显儒就是其中一个。
姚显儒以前没有学过多少地雷构造知识。一次执行任务时,他和战友被地雷挡住了去路。姚显儒决定拆雷。行动之前,他对战友说:“你离远些,仔细看我怎么拆,如果拆得不对头,我牺牲了,你要接受我的教训,继续努力,一定要把拆雷的经验找出来。”他边仔细观察,边小心翼翼地拆卸,成功排除了这颗地雷。从此,姚显儒就迷上了排雷。只要不作战,他就仔细琢磨,无师自通地摸索出一套排雷方法。在此过程中,一把小钢钳成为他的称手工具,外八字形的尖嘴可以挑出电线,钳嘴则用来剪断钢丝和电线。
敌人后来布下的连环雷阵,也被姚显儒和战友们一一破解。一次,他们挖出地雷太多,索性将其埋到敌人经常走动的路上,一次性炸死10余名敌军,让敌人的“护身符”转而变成了“催命鬼”。
在此过程中,姚显儒还将摸索出的地雷拆除方法教给其他战友,其中就包括小钢钳的使用方法。学会排雷的战友越来越多,并活学活用地掀起了“地雷大搬家”运动,让敌人的地雷阵威力大减。几个月里,姚显儒共起回敌人埋设的地雷227个,破坏300多个,并让400个地雷“搬了家”,炸死敌人20余人,立一等功,荣获“二级起雷英雄”称号。他当年排雷使用的这把小钢钳后来也成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