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刚接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难,但只要用心学习,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田博文是亳州市老年大学古琴班教师,目前有近40名学员。
田博文告诉记者,古琴这件乐器很有意思: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代表地,象征“天圆地方”。不仅如此,古琴的琴谱也十分特别,为文字谱,“比如弹琴时‘挑’的指法,可以用‘竖钩’这一偏旁来表示。”“弹古琴时,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感情和文化,而不只是曲子本身。”在田博文看来,古琴平和、不张扬,音色低沉,沉浸其中会觉得十分平静。
在教学过程中,田博文带领学员们从指法、手型、坐姿开始,再过渡到学习节奏,打好基础之后开始学习简单的曲子。“要想弹好古琴,需要左右手配合协调,尤其是左手按弦取音时,点与点之间要按实,不能松开,右手弹弦时才能出音。”田博文表示,对于初学者来说,通常需要两三周才能学会一首曲子。
“我是在一次公益课上认识了田博文老师。”潘玲是古琴班的学员,她表示,自从学习古琴之后,不仅提升了文化素养,还能够自疏、惠人,缓解压力。学员周宏伟也在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热爱古琴,“通过手指的运动,能够实现心境和文化的熏陶,对身体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内心越来越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