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剪纸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粗狂和纤细并存,装饰性强。”闵霞是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亳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也是亳州市老年大学剪纸班教师,能够向广大老年群体教授、宣传亳州剪纸,闵霞觉得很有意义。
在闵霞看来,剪纸不仅是一把剪刀和一张纸的简单结合,而是智慧和美学的结晶。“为了让学员们更好‘上手’,我们一般从临摹开始,刚开始剪一些小的单幅作品。”闵霞拿出了一幅作品介绍道,亳州剪纸所展示的元素偏爱吉祥如意的寓意,作品的命名通常用谐音,“比如有柿子的元素,象征着事事(柿柿)如意,如果有大公鸡的元素,象征吉(鸡)庆有余。”不仅如此,作品中还常用锯齿纹、月牙纹、古钱币、玉如意等元素。
自从退休后,学员许艳就来到剪纸班学习,“我总觉得剪纸很神秘,在学习之前,一直很好奇纸是怎么折的?图案是怎么剪出来的?”经过几年的学习,许艳剪纸技术愈加纯熟,她最擅长的是剪12生肖,前几年,她所创作的几幅剪纸作品还在原单位进行了展出。
“有很多学员都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找到了对自己的认同感,也更了解亳州剪纸的文化内涵。”闵霞说,作为亳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有义务将这项艺术继续发扬光大。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图片由受访者提供)